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新任院士黄璐琦:探寻中药奥秘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发布时间:2024-08-21|浏览次数:73

1724204730589062.jpg黄璐琦
 

        黄璐琦(1968.3-)中药资源与鉴定专家,江西婺源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第一完成人3项,第二完成人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1篇,包括PNAS,JACS等SCI文章86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47岁,本届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行业内唯一当选者……诸多引人注目的标签,让人对黄璐琦和他的成就产生好奇。
        “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是个有点笨的人”,黄璐琦笑称,在一个方向埋首奋斗,心无旁骛,是他的工作常态,“我认准的方向,一定会探寻到底。都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想这样总能慢慢地走在前面吧。”
       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
       江西婺源是新安医派的发源地之一,黄璐琦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中医家庭。他说,在母亲诊所里玩耍的童年时光仍历历在目:最喜欢的东西就是诊所小小的处方纸,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开药方”;最喜欢的零食,是偷偷从诊所药柜里找到的山楂丸和酵母片。

       黄璐琦回忆,当时家门口有个学校,“看着校园里那么多的孩子,我就和家里人吵着要去上学。”五岁时,他就进入小学读书。
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1985年,黄璐琦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系,投身中医药领域。大学毕业后,他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又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生药学专家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和乐崇熙研究员。“导师们孜孜以求、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让我受益颇深,他们一直是我的榜样。”黄璐琦说。

        求学期间,黄璐琦专注于栝楼属植物的研究,为了实地考察,他只身一人进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深山老林,一面与林中多变的天气和隐匿在草丛间的虫蛇“搏斗”,一面探寻当地植物品种、收集标本。

        他还广泛查阅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标本,最终整理出世界范围的栝楼属植物名录,并发现新种植物,解决了被世界葫芦科专家C. Jeffrey称之为“东亚地区葫芦科中最难处理的分类学难题”,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色的成绩,还让他赢得了北京医科大学特等奖学金。

       回忆起学生时代在野外考察,以及在实验室反复探寻的经历,黄璐琦说,当年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都成了今天属于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我真正体会了古人所说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旦钻进去以后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乐在其中。”黄璐琦说,“遇到研究上不顺利时候,反而会激起你的斗志。问题解决后轻松惬意的心情,更是一种享受。”

        领衔探路中药资源普查
        2011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隔近30年后,对国内各省现存中药资源进行一次“大摸底”。
        自1983年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后,原有数据已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技术手段也有很多新突破,重新探明国内中药资源基本现状,成为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我国到底有多少中药资源、每年可用量又有多少、农民种什么、信息如何获取等问题都有待回答,组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势在必行。”黄璐琦作为此次中药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支持下,与中药资源普查专家指导组成员一起,顶层设计、规划试点工作,带领、指导各地普查队员,深入一线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全国中药资源“家底”。

        中药资源普查关乎诸多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以及普查技术专家先后走访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林业部、国家遥感中心等部门,在多方取经的基础上,组织各方专家召开研讨会,探讨普查必要性和可行性、组织方式、技术支撑等问题。历时数月,撰写出普查的全国方案、省级方案、县市级方案。明确了普查目标、内容、组织方式、技术定位、预期成果等核心问题。
         黄璐琦介绍,普查主要工作首先是探明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及563个重点中药材品种的资源总量,其次,要进一步调查清楚中药资源相关知识,如民间对一些药材的特殊用法等。目前多种野生中药材濒危,解决资源稀缺问题,最终还得靠人工种植,通过普查还要遴选建设一批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并建立动态监督机制,保障信息通畅。

        作为专家组组长,黄璐琦除了在北京日常的繁杂工作,参加各地的学术会议、交流考察外,带领各地资源普查队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成了他近几年来工作的主旋律,三年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野外跟中药打交道。跟随各地普查队员,他走过了全国70余个普查试点县。

h-2.jpg

        安徽、甘肃、西藏、云南……每到一地,他收集沿途拍摄的照片,并记录下自己所见所感,还有带来研究灵感的种种新发现。“我给它们起名为‘行走的愉悦’,在这行走的过程中收获良多。”考证古籍中关于中药及产地的记载,发现药用植物新品种,对中药种植问题的解决思路……黄璐琦说,很多发现对今后的研究都有启发作用,有些还成为了他的新课题。

       现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发现2个新属30多个新物种,汇总得到1.3万多种药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中药资源种类数已超过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集整理22个省份的中药材生产适宜技术84项,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1千多条,拍摄照片230多万张,标本实物10万多份,为国家中药资源标本馆和数据库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黄璐琦带领课题组系统地开展了中药资源保护性利用研究,将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引入以质量为依据的中药区划研究中,实现了以有效成分积累为指标的中药适宜性区划,突破了以生长适宜性为基础的传统中药区划模式,实现了稀有野生中药资源的遥感动态监测,建立了国内最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从分子层面创新研究方法

        在进行栝楼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时,黄璐琦发现传统的生药学方面的很多问题,用传统技术和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而分子水平的研究可能为研究带来新的生机,这一探寻,就是20年的时间。

h-3.jpg

黄璐琦在实验室里查看试验结果


        1995年,他发表了《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的概念,这对中药鉴别和生产方面有巨大价值,在生药学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5年探索研究后,黄璐琦与一批年轻学者编写的重要著作《分子生药学》出版。时至今日,分子生药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重点培育学科,全国已有十几所高等院校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

       他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努力尝试把各个领域的知识引入到中医中药,“一切都为了更好地解决科研和实际应用的需求”,黄璐琦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中药材鉴别的新方法。其中高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中药材乌梢蛇真伪的方法,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一类分子鉴别方法,还首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
此外,他还在全国开办“分子生药学”培训班,给有兴趣的学者做关于“分子生药学”技术的讲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使用这一方法,并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
率先垂范的责任和担当

       31岁开始担任博导至今,黄璐琦一手带出了80余名学生。在学生们的印象中,黄老师经常是实验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有时还会忙碌到将近深夜时分。做他的学生,有压力更是动力。

       黄璐琦说,自己对学生有几点要求,首先是孝敬父母,“上至祖国,下至师长,心怀感恩在我看来是重要的品质。”其次,他要求学生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思路、眼界都要开阔,我希望学生们不仅了解科研工作本身,更要了解它背后的目的、意义,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要胸怀全局。”

       他的实验室集结了几十位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的成员,“我的职责就是致力于发掘团队最大的潜力,搞好中医药科学研究,使个人有宽松的环境、坚定的理想、明确的方向。目前,这些学生中有不少都比我厉害,真可谓青胜于蓝。”说起团队,他充满骄傲。

        被问及当选院士后的感受,黄璐琦说,除了荣誉,自己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首先我想感谢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誉,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对我的培养、信任,也要感谢师长对我的培养、科研团队对我的支持。”
7日上午,刚作为新院士参加“中国工程院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黄璐琦说,自己对于会上宣读的致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内容铭记于心:中国工程院除了要求院士们继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实际,还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不以“权威”自居,保持优良学风,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黄璐琦认为,在中医药研究方面,除了要勇于开拓创新,更重要地是坚持中医药特色以及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照搬西医的发展模式去开展研究。

        “下一步我要全面认真总结过去工作,值得继续保持发扬的是什么,应该改进和加强的是什么,在总结改进的基础上。要保持脚踏实际、勤奋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坚持中医药特色开展中药研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带领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药科研队伍。”

         探索中药的奥秘,黄璐琦说,自己一直在路上,并乐在其中。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胡 彬


Copyright © 2024 京ICP备14025521号 网站技术支持>